“蓝色先锋”计划由尼斯人app官网下载公益基金会、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桃花源王小端理事及大卫和露希尔派克德基金会共同支持,旨在培养中国本土海洋公益人才。该项目由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和昆山杜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执行。自2018年启动以来,已有150名伙伴完成培训。2025年,我们迎来24位背景多元的新伙伴。怀着对海洋保护的共同热爱,他们期待提升专业能力、携手碰撞合作火花,为守护海洋贡献力量。
2025,蓝色先锋出发!
6月13日上午,2025年度蓝色先锋计划正式启动。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主任张俊杰教授在启动仪式上致辞,欢迎新伙伴,分享了蓝色先锋计划背后的故事。张俊杰教授随即带来了“ESG与可持续投资”第一课,梳理ESG相关政策,并探讨其与公益事业的连接点。
项目路演实战演练
如何在三分钟内吸引潜在支持者关注你的项目?设计海洋公益项目并完成筹款落地,就是一个完整的“创业”闭环。为此,培训邀请险峰公益刘陈男老师、资助者圆桌白娟老师和Charity Box李治霖老师,带领学员展开实战演练。三位导师还分享了自己从业多年的经验与感悟,助力学员理解资助方视角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海洋公益与田野实践的交汇
培训次日聚焦“海洋人类学”,探讨田野调查方法与长期主义视角如何应用于海洋公益。厦门大学王利兵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海洋人类学发展及田野调查实战经验。王老师扎根一线的方法论,为开展社区项目的机构提供了宝贵支持。
下午,项目组组织了专题对谈——“海洋人类学视角下的社区公益项目”。海若海洋理事长罗一鸣、黑石屿民宿负责人邓剑媚分享了项目初期挑战,以及引入海洋人类学专业实习生和田野视角带来的助益。曾在两家机构实习的学生代表张新怡、牛心语、符瑜悦、方静、黄国政也分享了在乡村田野的亲历见闻,述说他们对一线海洋保护工作的崭新体验。上海海洋大学文雅老师则介绍了近期开展的针对海洋公益行业女性从业者的赋能项目。这场对话多角度展现了海洋人类学为社区公益项目带来的价值,也为探索海洋保护与社区共生的路径提供了新思考。
欢迎校友回家
蓝色先锋致力于搭建伙伴们的长期交流平台。本期培训特别邀请了三位校友“回家”。2023年校友陈陈带来了她的海洋保护纪录片《寻找海错图的世界》创作历程分享;2019年校友罗一鸣讲述了他在平潭和福清推动OECM项目所经历的挑战与收获的成效;2022年校友李玮则分享了从桃花源基金会海岛保护志愿者成长为雪岭保护地主任的心路历程,生动呈现了一线社区工作的全貌。来自校友的真诚分享凝聚了蓝色先锋的传承力量,更以各自独特的实践路径为在场伙伴提供了前行的灵感。
三天的培训时光虽短,却满载收获。通过蓝色先锋特色机制“布鲁布鲁岛” 的闯关协作,伙伴们快速拉近距离、建立联结;尤其是一对一深度对谈,更让大家深入了解了彼此的工作与愿景,碰撞出丰富的合作灵感。初聚的能量正在汇聚,后续四期培训中,这群势不可挡的蓝色新力量,必将激荡出更耀眼的火花!